靈龜塔傳說、嫁女燒芏習俗等4個項目入選
靈龜塔傳說入選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洪海攝
制茶師傅在制作紅茶。/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洪海攝
佛山日報訊 記者馮慧雯 通訊陸卓瑩報道:高明區日前公布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靈龜塔傳說等4個項目入選,至此高明區級非遺項目達到24個。入選項目每年獲得資金補貼與宣傳推廣等扶持。
此次入選的4個項目中,靈龜塔傳說、粵臺白鹿傳說屬于民間文學類別,實現高明民間文學類別“零的突破”。此外,紅茶制作技藝(高明紅茶)屬于傳統技藝類別,嫁女燒芏習俗屬于習俗類別。而此次公布的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曾杰志、劉東明、蘇振升等6人入選。
目前,高明區級非遺名錄共有24個項目。其中,高明瀨粉節、崗雕樂、高明花燈、高明扎獅等8個項目入選佛山市非遺名錄,高明花鼓調入選廣東省非遺名錄。此外,區級非遺傳承人共有23人,黃燕瓊、龐耀勇、譚志明等6人被評為市級非遺傳承人。
從種類上看,高明非遺項目涵蓋傳統技藝、傳統音樂、民俗、傳統戲劇等7個種類。其中,傳統音樂種類有高明花鼓調、崗雕樂、粵樂3個項目,民俗種類包括嫁女燒芏習俗、高明瀨粉節、高明春節習俗食角仔、女仔屋等7個項目,傳統技藝種類有紅模鑄造工藝、扎獅等7個項目,傳統美術種類有高明花燈1個項目,傳統戲劇種類有高明木偶劇1個項目,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種類有高明蔡李佛拳、詠春拳、周家拳3個項目,民間文學類別有靈龜塔傳說、粵臺白鹿傳說2個項目。
為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高明區博物館及高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通過采取“一中心+多基地”的保護工作機制,先后打造了高明花鼓調澤河保護基地、高明花鼓調研究基地、佛山紅模鑄造工藝作坊、高明扎獅保護研究實踐基地、高明扒龍舟保護研究實踐基地等非遺傳承場所。
同時,高明還鼓勵各級傳承人常態化開展各類“三進”活動,采取以訓帶傳、以點帶面的傳承方式,有效形成各層面人員傳承的梯隊序列。
高明區博物館負責人表示,組織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申報是“明風遺韻——高明非遺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系列活動的延伸,接下來將繼續鼓勵各級非遺文化名錄及傳承人申報,積極扶持傳承人做好項目發展。同時加強與社區村居、高校、企業、社會團體等合作,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共同拓展“非遺+旅游“”非遺+研學““非遺+文創”等業態,推動傳統文化實現高質量傳承發展。